倾注真情务实帮扶 脱贫致富有实效   
来源:理县政协   作者:未知   点击数:2909   日期:2017-09-12   字体:【

           

——县政协委员刘波事迹侧记

刘波,政协理县委员会十五届一名普普通通的政协委员,他用倾注真情,积极响应和投身“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用点点滴滴的真心真情,用一件件普普通通的小事,让贫困户感受到了政协组织带给他们的温暖,感受到了政协委员的务实风采。

入户拉家常,摸清家庭情况

每户贫困户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样的致贫原因,都有一本自己家中“难念的经”。而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在理县政协发出开展“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动员倡议后,刘波主动联系了贫困村(薛城镇甲米村)的贫困户张金全一家。为了全面地、更好的了解和掌握联系贫困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和存在的困难,找准贫困户真正存在的困难和原因,刘波委员挤出周末休息时间和利用单位下乡时间,多次到张金全家中与他们一起拉家常。第一次走进张金全家中时,看到房屋和屋里的家具,给刘波的第一感觉是这家人日子过得还算一般,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难得困难和需求,心中不由暗暗松了一口气,顿时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没那么重了,帮助他们脱贫没什么大问题。与他们坐下来拉家常时,我才逐渐了解到,张金全一家共有6口人,父母、爱人和两个年幼的孩子。父母亲都已经70多岁,两个小孩目前正在薛城读小学,自己和爱人都是小学文化,没有什么技术,只能干体力活。而一家6口人的日常开支,都指望着两口子在2亩贫瘠的土地上辛勤的“刨”,生活过的很是拮据。

一起找穷根,对症找药方

从张金全家中出来后,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刘波的脑中。以张金全的家庭基本情况来说,按常理推断,他们一家应该不会存在贫困的情况。但是为什么他却是贫困户呢?导致他贫困的真正原因又在哪里呢?刘波思考多次始终也得不到答案。

刘波思前想后,决定再次到张金全家中和村两委干部中找原因、找结果。于是刘波又一次踏进了张金全的家门,走进了村两委干部中,通过全面了解,总算是弄清楚了原因。父母年老要人服侍,儿女年幼正读小学,自己文化低加上没有一技之长,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守旧等综合叠加起来,使之成为了贫困户。原因弄清楚了,那就需要对症下药,制定脱贫计划,研究脱贫措施。然而制定脱贫计划不是列几条措施,简单的写几张纸就能真正帮助他们脱贫。刘波用了近一周的时间,去各个部门详细了解扶贫的各项政策,然后再结合张金全的实际困难和发展优势,制定出了具体的帮扶计划。耕地不多就要有效利用土地,让土地价值最大最优化。就需要发展立体特色种植业,地上种植特色水果,林下种植精细蔬菜。

多管齐下,生活有了新表化

在结对帮扶前,张金全一家以种植土豆、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种农作物产量低、价钱低廉,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模式,家庭经济收入低。为了改变传统农业种植模式,结对帮扶后,刘波从产业扶持上下功夫,积极引导他们一家人,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2016年,结合甲米村的自身气候和土质特点,积极向县农水局争取特色水果苗木青红脆李200株,虽然今年刚初挂果,产量还不高,张金全相信只要自己好生打理、规范管理,明年会有好收成的。在帮扶中,刘波发现张金全家中的果树长势旺但不结果,通过分析发现,主要原因就在于管理技术跟不上。尽管县上专门为种植户如何搞好果树修剪及管护工作进行了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对于文化程度低的张金全来说,修剪技术掌握不够,田间管理水平低。鉴于这种情况,刘波积极与包村的农技员联系,请“土专家”深入张金全的田间地头,现场“一对一”进行修枝指点,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日常果蔬的管理技巧和知识进行传授。另外,刘波还积极鼓励他们发展林下套种蔬菜,增加收入。但张金全认为林下套种会影响果树发育和收成,不想种套种白菜。刘波又找到驻村农技员,给张金全讲科学种植、做思想工作,张金全同意试试看,就在林下种植白菜和辣椒2亩,没想到,白菜和海椒的收成还不错,第一季白菜就卖了800多元,辣椒卖900多元,增加收入近2000元。今年4-6月,张金全夫妇上山挖虫草,收入近20000元。通过帮扶和贫困户自身努力,现在张金全一家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

关心关爱,时刻不忘穷亲戚

今年夏季,由于前段时间的持续强降雨,该村沿路都是落石,部分河堤被冲毁,庆幸的是道路并没有造成过多影响,但却给甲米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刘波担心张金全家的庄稼有没有损失,有没有受灾?刘波冒雨前往张金全家中,第一时间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达到,引导帮助树立信心,做好田间农作物管理,并宣传汛期应急自救等知识。反复提醒,要加强汛期避难避灾意识,准备好应对措施。还帮助正在读小学的两个小孩,申请了理县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今年“六.一”儿童节,刘波还利用微信红包的方式为两个孩子送去节日祝福。张大爷是一名拥有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在与村支部书记交谈的时候,刘波了解到,张大爷在年轻时候,为群众和村寨做过不少实事和好事,是一名平凡但又不平凡的共产党员。刘波虽然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是为了表示对老党员的尊重和关心,在今年“七·一”建党节时,刘波自掏腰包为张大爷送去了大米1袋,表示慰问和帮扶。

排忧解难,助销蜂蜜甜在心

张大爷今年74岁,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增加家庭收入,张大爷没有跟其他老人一样过着喝喝茶、吹吹牛、打点小麻将的晚年生活,用他自己的话说,“忙习惯了,叫我不干活还浑身不自在”。张大爷年轻时就开始养蜂,对于养蜂是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摇的蜂蜜品质好、数量多,一年下来挣得虽然不多,但也能多多少少帮补一下家用。

今年夏季,理县甲米村阴雨天气特别多,导致野花和田间果花花期短、掉花严重,直接影响蜜蜂的采花期、蜂蜜的数量和品质。张大爷家里虽然有50多箱蜜蜂,但今年蜂蜜产量仅400多斤,与往年相比减产将近一半,收成影响很大。为了把蜂蜜及时销售出去,年老的张大爷自己找了个车把蜂蜜拉到山下的公路边摆地摊销售。受雨水和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今年的游客相对少了很多,加一些游客要么嫌贵,要么怀疑掺杂使假,因此销售量水平很不稳定,蜂蜜卖的很不理想。在一次下乡时,刘波了解到张大爷的蜂蜜卖的不是很好,为了能在销售蜂蜜上帮上一点小忙,刘波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把张大爷养蜂的现场照片和摇蜂蜜图片,精心编辑后发到微信“朋友圈”,想就算没人买,也能帮助张大爷宣传宣传,如果能卖个几瓶,那就更好了。没想到,“朋友圈”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朋友圈”的帮助下,成都、都江堰、重庆等地方,一个3斤、一个5斤,再来10斤……一个个素不相识的朋友,一条条大大小小的“订单”,不到两个月,张大爷不仅把今年400多斤蜂蜜卖了出去,连去年“摇”出的800多斤蜂蜜也全部卖出。今年张大爷光是卖蜂蜜就卖了30000多元。张大爷的笑容也一直挂在脸上。

协调务工,家庭收入又增加

近年来,在省州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甲米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全村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升级,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大大的加快。村两委以脱贫攻坚为契机,因地制宜,通过大力发展种、养殖业来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而搞基建、搞种养殖就需要大量劳务人员,结合张金全家庭实际,刘波向村“两委”建议将其纳入务工人选。张金全夫妇则利用空余时间,在村上的羊肚菌种植地、果蔬种植地以及在建的村基础设施务工,半个多月的劳动就已经挣得3000多元。

思想引领,精神脱贫常感恩

刘波在结对帮扶工作中,一方面注重在精准帮扶措施上下功夫,在调整产业、就近务工等方面入手,帮助张金全一家达到了脱贫增收的目的。另一方面还注重认真做好他们的思想引导工作。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补足精神之钙,战胜精神贫困,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引导他们向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人看齐,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也引导他们常怀感恩之心,感谢党和政府制定的惠民政策,感谢各级各部门的帮扶和支持,使他们在物质脱贫的同时,同步实现精神脱贫。

 

 

 

 

 

(杨香正在收羊肚菌)

 

 

IMG_20170619_171205

 

(汛期到户进行灾情排查和种植技术指导)

 

(庆“七.一”,送去大米1袋,以表示对老党员的尊重和关心)

 

(在张金全家中,拉家常)

 

(杨香正在村上务工)

               (张大爷的养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