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拉小手” 脱贫路上携手共进
来源:理县政协   作者:未知   点击数:3615   日期:2017-09-29   字体:【


——理县政协委员杨凤军事迹侧记

     他,一个出生于理县孩子众多的普通农民家庭,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次前往雅安四川农业大学以旁听生的身份在此学习的机会。两年之后,他把在农业大学学到的知识带回了家乡,把自己的“梦想”种进了自家的地里。如今,这些“梦想”的种子已然成长为了一棵棵苍天大树,在理县这片土地上正开花结果,而孕育这棵种子的人他就是杨凤军。

杨凤军,四川理县人,羌族,党员,出生于1966年12月,理县农业畜牧兽医局副局长,1991年被国家科委、团中央评委全国 “星火带头人”四川星火带头人;1992年他被国家科委、团中央评委“星火带头人标兵”;被授予阿坝州青年突击手称号;同年被四川省委组织部评委“优秀共产党员”四川“八五”杰出青年,被阿坝州州委评委“优秀共产党员”第二届阿坝州“十大”杰出青年。

说起杨凤军,在理县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和杨凤军第一见面时也是在西山村老百姓地里的青脆李树下,对于这个早有耳闻的人物,没有想象中的西装革履,穿着已经泛白的蓝色T恤和一双已经沾满了泥土的旅游鞋,手里拿着修枝剪,在李子树上一边拉着树枝比划一边讲着修剪技术,西山村的老老少少把他和那棵树围的水泄不通。我心里一愣,原来你是这样子。1991年被国家科委、团中央评委全国 “星火带头人”四川星火带头人;1992年他被国家科委、团中央评委“星火带头人标兵”;被授予阿坝州青年突击手称号;同年被四川省委组织部评委“优秀共产党员”四川“八五”杰出青年,被阿坝州州委评委“优秀共产党员”第二届阿坝州“十大”杰出青年。 1995年被评委全国劳动模范,并出席大会;

幸运喜爱和坚持让命运改变

88年,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林艺到理县开展秋淡季蔬菜种植实验,喜欢农业钻研的杨凤军听说了之后跑去“蹭课”他的认真劲儿,让林艺教授对他额外关注,之后还介绍他到四川农业大学以“旁听生”的身份在学校进行学习,而这一听就是两年。在两年期间杨凤军主要对甜樱桃、苹果、桃子、番茄等果蔬新品种的培育种植进行学习。

理论,要用在实践中实现当中。90年,回到家乡后,杨凤军带着一腔热血,希望能够把在农业大学所学到的知识广泛推广。然而事情并没有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理县地处高山峡谷,当地的老百姓都是以玉米、土豆、老品种苹果等传统农作物为主,一下子要老百姓甩掉“饱肚粮”老百姓肯定是不干的,就这样,杨凤军新品实验受到了“排挤”。但是杨凤军心里明白,理县农业不进行新品种实验,长期的传统农作物种植,会使将来理县的农业发展滞后,不创新,老百姓这样“自足”的现状将很长时间得不到改善。但他同样也知道自己光有理论上的知识,没有实际的技术和成果,要老百姓相信自己大胆甩掉传统农作物很难。于是倔强的杨凤军在自己地里开始进行新品种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杨凤军把在川农新推出的甜樱桃、新品种苹果、桃子、番茄等果蔬新品种引进,经过十几年的精心管理,手把手的对新品种、新技术进行实验,杨凤军成功实验出了甜樱桃,并且成为他养家糊口的看家本领,为并不富裕的大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效益,他也第一次尝到事业成功的甜蜜滋味。看着杨凤军成功了,部分老百姓开始转变观念,上门找杨凤军“赊”苗木。开始进行甜樱桃种植。

“很多人看见你成功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也跟着种,开始他们的心态就是试一试,所以我去家里教技术的时候,那一口水都没有,但是我还是坚持手把手教他们,不断的鼓励,不断的做思想工作,转变他们的思想意识,坚定信心”

 在95年,一直让理县人引以为傲的苹果,开始迅速走下坡路,价格低迷,一时间老百姓手足无措。而杨凤军和部分甜樱桃种植户却是后起勃发。直到2002年,为了转变这样的低迷状态,理县农业部门在全县正式进行甜樱桃种植推广。在推广的过程中,杨凤军还不断引进青红脆李等新品种,截止目前,全县在册3.8万亩的耕地全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种植蔬菜3万亩,特色水果2.8万亩。特别是以佳山、卡子、桃坪为代表的高半山,以前高半山的撂荒地,如今也是果蔬飘香。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奋战在农业第一线22年,如今的杨凤军是老百姓交口称赞的“能人”,也是农业局副局长,但他从来不坐办公室,他对土地的那份感情让他已然与之无法分开,他经常带领农业相关站室的职工在老百姓的田间地头发跑,老百姓知道杨凤军来了赶着趟的往他那里跑,疑难杂症一股脑的全往他那里抛,只要有问题他从来都不带回局里,地里的问题地里就解决。

“农业就是在土地里完成,所有的问题在地里发生,所有的问题就要在地里解决,听别人说不如自己看”

他带领相关站室的职工顺利完成了理县八大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共进行土壤改良1760亩、修建田间路道33518米、新建蓄水池38口、喷灌系统630亩、废叶处理池384口、修建沼气池30口、机耕道5000米。组织完成了理县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他根据全县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分布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今年继续引进了甜樱桃苗5.4万株、李子苗13万株、苹果苗1.3万株,为推进全县特色水果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还引进脱毒马铃薯种115吨,新建西山、院子等村脱毒马铃薯生产示范基地2000亩。在去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组织购进鲜食玉米种子1500公斤,以蒲溪乡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完成休溪村等高半山村鲜食玉米播面1000亩,使领先全县农业生产基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用一把剪子,他做平凡的“守护者”

在全县上下强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杨凤军带领农业技术人员,全力推进我县甜樱桃基地建设。他经常亲自深入到农户田间地头,指导农户进行果业标准化生产,引进壁蜂授粉技术,提高理县甜樱桃等果树产量,到了冬季修剪果树时,杨凤军无论刮风飘雪,他都要带着剪子去地里看看农户果树修剪情况,手把手的教农户修建技术。目前全县已终止甜樱桃5000余亩(其中:挂果2000亩),产量670余吨,创造经济收入上百万元。

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着手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的申报工作, 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 理县大白菜生产技术规程》等5个大白菜质量标准。通过努力,2002年9月我县的3万亩蔬菜生产基地荣获四川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注册了“米亚罗”、“桃坪羌寨”牌鲜活农产品商标。2004年我县又被列为国家级一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06年理县大白菜、甜樱桃生产通过了国家级标准化验收,2009年获得理县大白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

要做一名有用的老委员

从1998年起理县政协委员的名单上他的名字始终在册,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政协委员。杨凤军身负众诸多荣誉,没有在前进的道路上懈怠,尤其在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杨凤军更是结合自身的职能优势,借力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引领贫困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白驹过隙,我已经担任了几届政协委员了,是老委员,既有了这份荣誉,就要有更多的担当与责任。我要抓住未来短短的五年时间,为农业体系建设积极建言,从而推动农业发展改革”。

紧紧围绕农业扶贫工作,充分发挥岗位职能职责,积极投身到我县扶贫工作中,一次次的辛勤付出,只为想多付出一些,让老百姓多学到一些,作为一名理县人。让父老乡亲脱贫致富,是我一直坚强奋斗的方向,理县这片山水养育了我,我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理县发展,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开展结对帮扶,希望用朴实无私的奉献,赢得了贫困户的信任,开展农业技术指导,

下孟乡沙吉村贫困户王平,家里有4人,王平患有血管肿瘤,耕地面积4亩,王平没有患病时,在全县进行产业结构的热潮中,他也种植青红脆李180株,同时也种植林下低杆农作物,患病之后,家里只要靠妻子一人劳作,由于缺乏种植技术每年的收益不高,根据他家实际情况,在“一对一”结对帮扶中,杨凤军积极走访入户,了解他家基本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了帮扶细则,定期入户走访,技术指导,还积极联系医疗机构,咨询其病情,同时通过产业扶持,今年给他家发放青红脆李果树苗木100株,提供辣椒苗(蜀香二号)2200株,发放果树修剪工具、喷雾器各一套,发放5袋肥料,发放发放鸡苗10只,联系合作社发放猪仔2头。在帮扶中提供了很大便利,在春耕生产关键时期。多次到他家指导蔬菜种植,果树苗木栽植,如何打药、如何浇水、如何防治病害,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开展了青红脆李果树冬季、夏季修剪培训,蔬菜病害防治指导,在各类关键时期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一次次的指导,一次次的培训让贫困户王平自己也从中学到了技术,可以简单为家里果树、蔬菜进行管理。通过走访上门、技术指导,产业扶持,王平家正在一步步走向脱贫致富之路。

“在农村30多岁正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而王平却患有血管肿瘤,导致家里缺乏劳动力,缺少经济收入,这使得我的责任更加巨大,如何发展他家产业,如何让他家脱贫致富是我思考的问题,我也一定会利用自生的优势作用,发挥一名老政协委员的作用,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为脱贫摘帽献计出力、舔砖加瓦。”

杨凤军给农户讲解青脆李管理技术

杨凤军给农户讲解青脆李管理技术

 

杨凤军给农户讲解青脆李管理技术

杨凤军给农户讲解青脆李管理技术